为师赋能 聚焦成果 | 我院举办教学成果奖培育与申报专题讲座
为进一步加强学院内涵建设,提升我院教学成果奖申报质量与水平,帮助广大教师做好教学成果的培育与申报。6月12日下午,学院邀请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数字影视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李超教授作《教学成果奖的培育与申报探索》专题讲座。讲座由教务处副处长刘英敏主持,申报今年教学成果奖的38个项目成员参加。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李教授结合学院“双高”建设任务,以“双高”专业群建设为基础,从教学成果及基本特点、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统计分析以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培育思考三个方面,详细解读了如何进行教育教学成果奖的选题、培育及申报,并分享了优秀教学成果奖的申报案例。
此次培训讲座内涵丰富,既有理论深度,也有实践广度、还有经验效度,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要在改革中挖掘,在实践中培育。这也为下一步学院教学成果奖的培育提供了借鉴与参考,助推学院内涵式发展和成果打造。
培训感想
李教授的讲座不仅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更以其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洞察力,激发了我对教学成果的思考。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明确了后续工作的重点,更增强了探索和申报教学成果奖的信心与决心。我相信,这次讲座将成为推动学院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向前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信息工程系副主任 梁海楠
通过今天的学习,环球360管理网拓了教育教学研究的视野,看到了差距,找到了不足,为完善自己所申报项目明晰了方向,最终落脚点还是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学成果是有计划“做”出来的,而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能量储备,学习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职业教育最新政策解读等。通过不断的学习充电,才能精准选题,明晰思路,有效实施。同时教学成果是集体智慧的体现、是团队智慧的结晶,要组建团队,打造“教书育人+成果培育”双元团队。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才能为教学成果奖的培育贡献力量。
——医学健康系教师 王志红
在培训过程中,我领略到了许多优秀教学成果的魅力和价值。通过老师的精彩讲解和案例分享,我深刻认识到教学成果并非是偶然所得,而是源于教师们对教学的执着探索和精心雕琢。每一个成功的教学实践背后都凝聚着教师们大量的心血和思考。我们要善于从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并不断总结经验,才能逐步形成有价值的教学成果。
——医学健康系教师 孙天婧
参加教学成果奖讲座后,犹如拨云见日,让我收获满满。讲座让我清晰认识到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和申报是一个长期的教学积累和实践的结晶,申报前必须对教学成果进行深度凝练,挖掘其独特价值和创新点。在撰写申报书时,语言要精准且富有条理,突出成果的影响力和意义。同时,丰富而有力的支撑材料不可或缺,它们是成果真实性和有效性的有力证明。还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众人拾柴火焰高,集合大家的智慧和力量能让成果更具竞争力。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教师 陈宪雨
参加本次教学成果奖培训,我深刻认识到教学成果奖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对教育创新和教学质量提升的有力推动。成果的凝练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深入的思考,专家的分享使我明晰了如何从日常教学实践中挖掘亮点、提炼特色,将看似平凡的教学工作转化为具有价值和影响力的成果。同时,我也领悟到团队合作在教学成果培育中的重要性。我将向前辈们认真学习,和同事们加强合作,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把所学所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努力培育出高质量的教学成果,为提升高职教育水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助力学生们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师范教育系教师 李恬
参加教学成果奖申报和培育讲座,收获颇丰。首先,培训让我对教学成果奖有了清晰的认识。教学成果奖必须以教育教学改革为依托,经过改革实践取得成效。其次,专家结合案例详细解析了教学成果奖的申报要点,分享了成功案例。我不仅学到了申报技巧,还拓展了教学思路和视野。最后,教学成果奖申报应依托团队,注重校企合作,动员多方力量,提升教学质量。这次培训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和反思的机会,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师范教育系教师 郝建楠
此次讲座让我们受益匪浅。通过这次讲座,我们团队对教学成果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收获了很多实用的心得体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为教育教学改革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也希望学院能够多组织类似的讲座,让我们教师能够不断学习和进步。
——农牧系教师 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