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十字会成立120周年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诞生源于1859年发生在意大利的索尔费里诺之战。在这场战争的惨烈场景中,“红十字运动之父”瑞士人亨利·杜南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并立即组织当地人进行战地救护,由此萌发了建立伤兵救护组织的构想。在他的奔走呼吁下,1863年“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即现在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日内瓦成立,标志着红十字运动的诞生。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同样源于战争的强力推动,特别是发生在中国领土上的日俄战争。为了救助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的同胞,众多有识之士于1904年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后更名为中国红十字会)。在创立初期,中国红十字会便投身于救护伤兵、救助难民和赈济灾民的活动,并积极参与人道主义救援。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红十字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辛亥革命期间,中国红十字会组织医疗救护队奔赴战场,设立临时医院,为伤员提供及时的救治。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成立,并发展了大量的救护分队和队员,为救治军民作出了杰出贡献。此外,中国红十字会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包括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协助下处理两岸间的人道事务,如查人转信和处理海难事件等。同时,中国红十字会也致力于推动和平与团结教育,并在全面的人道主义行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总的来说,中国红十字会自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在战争和灾难中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并积极参与国际红十字运动,为推动和平、减少人类苦难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历史文献或访问中国红十字会官网。
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重要成员。中国红十字会以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维护人的尊严,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
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建会以后从事救助难民、救护伤兵和赈济灾民活动,为减轻遭受战乱和自然灾害侵袭的民众的痛苦而积极工作,并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活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红十字会于1950年进行了协商改组,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并修改了《中国红十字会章程》。1952年,中国红十字会恢复了在国际红十字运动中的合法席位。
长期以来,中国红十字会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循国际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依照中国参加的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充分发挥其在人道领域的政府助手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和民间外交的重要渠道。